六月初,高原的阳光泼洒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镇洒达庄村的田垄上,30栋银灰色拱棚闪着微光,棚内早熟马铃薯的新叶正顶着地膜舒展,远处梯田里的青稞随风泛起绿浪——这个曾被“靠天吃饭”困住的高原古村,正用勤劳与才智,在唐蕃古道的余韵里续写着春天的故事。
洒达庄村地处民和县中南部,这儿曾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千年韶光里,驼铃与马蹄声曾在此交错,见证过汉藏商贸的富贵。现在,古道的辙印虽已被年月抚平,但在村口的老槐树上、在乡民口耳相传的故事里,古镇的前史头绪依然留存。
但是褪去旧日光环,这儿一度是个“捧着土地受穷”的村落——千亩犁地被切割成零星地块,乡民靠着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传统作物,年复一年在黄土里“刨食”,遇上干旱或暴雨,亩产锐减;年轻人连续外出务工,撂荒的地步长着荒草,留守白叟蹲在田埂上,望着空荡荡的村落叹息:“地仍是那块地,咋就养不活人?”
起色出现在2022年春天,民和县委县政府提出“整合土地资源,开展特征农业”的思路。镇党委政府敏锐抓住机遇,安排洒达庄村“两委”赴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地调查学习。“人家能在戈壁滩上种出‘金果子’,咱们的土地莫非就长不出‘摇钱树’?”村党支部书记温尕虎攥紧了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土地整合”“品种改良”“机械化”这些新鲜词。
早在2021年,30万元“一村一品”工业资金就像一颗种子,在洒达庄村埋下期望——村里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着种了20公顷“青薯9号”,没想到当年亩产就比散户高两成。
2022年,洒达庄村举行乡民大会,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收益同享”为准则,发动土地整合作业。起先,不少乡民顾虑重重:“土地是命根子,交给别人种能靠谱吗?”“如果赔了钱,全家喝西北风?”村“两委”成员分片包干,白日入户讲方针,晚上开会算细账,用“算清三笔账”(土地流通保底账、务工收入添加账、团体分红获益账)消除乡民疑虑。终究,40.67公顷土地顺畅整合,建立了“洒达庄富民栽培专业合作社”。
这一年,合作社引入“青薯9号”等高产抗病品种,延聘民和县农业技术推行中心专家全程辅导,推行机械化耕耘、科学化办理。金秋时节,连片的马铃薯田一望无际,挖薯机络绎其间,金黄的薯块堆成小山。这一年,洒达庄村的马铃薯喜获丰收,过磅单上的500吨产值、35万元收入,让乡民们第一次觉得,土地真的能“生金”。
为了完成土地资源的最大化使用,防止长时间单一作物栽培或许引发的病害和土壤退化问题,2023年,洒达庄村立异采用了马铃薯、玉米与青稞轮作的栽培形式。这种栽培形式不只有用使用了玉米和青稞的栽培周期,还为村团体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三年来,仅马铃薯栽培就为村团体带来了一大笔收入,一起还供给了很多的工作岗位,三年累计发放薪酬90多万元,让乡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增收。
马铃薯栽培的成功,让洒达庄村尝到了工业高质量开展的甜头,但村“两委”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咱们的目光又盯上了“错峰栽培”。
2024年春,一场“蔬菜革新”在洒达庄村悄然打开,合作社请求施行了拱棚蔬菜栽培建造项目,项目总投资288.83万元,建筑拱棚30栋及相关配套设备。
本年三月,高原还飘着残雪,可洒达庄村的棚内却暖意融融——20个大棚里的早熟马铃薯已冒出嫩芽,2个大棚里的西红柿藤蔓顺着竹竿往上爬,西瓜苗在滴灌带旁舒展着卷须,连豇豆、香瓜都在试种名单里。
“咱先做实验田,哪种作物水土服,下一年就推行哪种!”温尕虎蹲在棚里,指尖划过马铃薯叶片,水珠顺着叶脉滚落,渗进脚下的黑土。30个蔬菜工棚里种上了早熟洋芋、辣椒、茄子、西红柿等作物。
说起拱棚的优势,乡民们掰着指头数:沟里的泉眼四季流动,经农牧局检测,水质好得能直接喝,滴灌管网铺到每垄地,想浇多少水“拧个阀门就行”;从新疆返乡的陈成家成了“土专家”,戴着草帽在棚间络绎,看见西红柿叶子发黄,马上掏出手机拍给县农技站专家:“这是缺钾,得追点有机肥!”最让咱们伙儿快乐的是在家门口打工——除草、采摘、架秧……邻近的乡民闲了就来,一天100元工钱揣进兜里,逢人就笑:“这辈子没想到,老了还能在大棚里上班!”
六月的拱棚里,早熟马铃薯的茎叶已没过膝盖,薯块在土层下悄然膨大;西红柿枝头挂着青绿色的幼果,在高原的强光下泛着光泽。温尕虎算了笔账:7月初第一批马铃薯上市,赶上“夏菜空缺期”,批发价能比露天栽培高50%;随后西红柿、西瓜连续老练,错峰上市的各类农产品收入一定能更好。
更让他等待的是,村里一共有300多公顷犁地,现在合作社只是整合了不到三分之一,还有一大半没整合,“下一年咱们还能扩展拱棚规划,再试试高原夏菜,说不定能搞‘订单农业’!”
从“靠天吃饭”到“靠工业致富”,洒达庄村的蜕变,藏在土地整合时的耐性沟通里,藏在拱棚建造时的汗流浃背里,藏在村“两委”带着乡民摸爬滚打的日日夜夜里。现在的洒达庄村,再也不是那个“年轻人走光、土地撂荒”的空心村:30栋拱棚成了“聚宝盆”,50多个工作岗位让乡民“赚钱顾家两不误”。
夜风掠过拱棚,宣布沙沙的响声,那是马铃薯叶片在舒展,是西红柿藤蔓在攀爬,在期望的田野上,洒达庄人正用汗水灌溉春天,让高原古镇的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看得见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