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加速起势 山东省属企业向“新”而行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新质生产力加速起势 山东省属企业向“新”而行

2024-10-08

  2024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有企业要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满慎刚表示,要把握生产力发展新趋势新变化,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把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着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通堵点卡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经济导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省属企业纷纷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以数字化智能化抢占新赛道,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向“新”而行。

  日前,走进齐翔腾达(002408.SZ)化工四厂中央控制室,远远就看见大屏中央显示着整个厂区所有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当出现紧急状况,系统还会自动发出语音预警,并在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有关人员的具体信息。

  “这套系统能够实时掌握生产现场人员行踪,实现对人员的集中化、信息化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安全系数和管理效率。”齐翔腾达常务副总经理尹伟令对经济导报记者说,齐翔腾达小到红外热成像仪、防爆手持智能巡检终端,大到移动式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充装系统、智能物流“一卡通”,智慧工厂的建设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变量和高水平发展的最大增量。

  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持续提升传统制造业综合效能,是当前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共识。包括齐翔腾达在内的多家省属企业力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以智数赋能助推企业快速抢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除齐翔腾达外,山东能源集团旗下的别的企业也着手以提升生产质效、优化产品结构为核心,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智能管控体系建设——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改造建成多条智能化生产线倍多,产品单耗和成本一下子就下降;东华科技(002140.SZ)首创水泥“工业大脑”并持续升级完善,日产量提升70吨,吨熟料节约标准煤1公斤,每吨节约电耗0.5度,至今已为数十家公司可以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创效300余万元。

  “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新质生产力的直接体现就是新技术的更新迭代、新产业的科学布局以及新动能的持续培育。”山东能源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李庆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深有感触地说。

  山东港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力智慧港口建设,通过高效获取港口水、电、热、风能、太阳能、储能等能源系统运行数据,实现多场景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运行,建设能源服务平台,整体服务时间缩减30%。

  近日,在水发集团旗下双河水发果蔬公司红薯示范推广实验基地,几架农用植保无人机正在田垄间匀速飞行,雾状的药物随着气流均匀洒落。红薯示范推广试验基地从犁、平、耙到起垄、杀菌、铺膜,再到施肥、除草、洒药,已全方位开启机械化种植管理模式。植保无人机搭载离心变量喷洒系统,可将高浓度药液雾化,再通过螺旋桨旋转产生的下压气流,让药液均匀地附着在农作物叶片上。

  “一架植保无人机每次可配药水50公斤,喷洒时长15分钟左右,喷洒时速约2.5亩/分钟,每次起降作业可喷洒40亩,是传统人工喷洒速度的20倍,可节省约20%的农药和80%的水。在实现人药分离的同时,可有效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水发集团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

  在水发集团旗下水发国棉公司的播种现场,万亩棉田里鲜见农民的身影,一台台装有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的精量播种机正在有序作业。在北斗导航系统引导下,农机如同有了眼睛,按照设定路线无人驾驶,一次性完成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等工作。棉农只需跟着播种机,查看一下棉花的开沟、下种、铺膜、覆土等情况,省心又省力。“较传统播种方式,机械化的播种方式不仅节约50%以上的棉种,还极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方便后期机械化田间作业和采摘。”水发国棉公司有关人员透露。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是数字化和绿色化,着力点是科学技术创新,落脚点是构建以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是形成发展新动能、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晓东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据了解,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围绕产业强化科学技术创新赋能,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我们力争明年新增自主知识产权数量15个以上,建成运行绿色算力中心3个以上,培育1至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郭晓东说。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近期省国资委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关于科学技术创新,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葛志强表示,各级国有企业一定要用战略眼光、从大局高度认识和把握,敢于跳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重视创新、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对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具有技术创新导向,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刘薇说。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近日,浪潮海若大模型业务战略正式对外发布,浪潮集团通过数字生态创新共同体,联合生态伙伴合力拥抱大模型浪潮,培育行业新业态。“大模型的问世,让我们有新的抓手,去培育新质生产力。”浪潮集团有关人员表示。

  大模型已成为全世界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悉,浪潮云将投入50亿资金,依托数字创新生态共同体,加快推进海若大模型在100个城市快速落地,持续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该负责这个的人说,大模型作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底座,必将与行业深层次地融合,浪潮云向实而为,赋能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将为行业用户所带来“质”的飞跃。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推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近日召开的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上,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葛志强说。

  葛志强表示,山东国资国企要努力做增量、补短板,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营收占比逐年提升,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领域加快强弱项,积极推动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计划再投资71亿元,加快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环保等新兴起的产业延伸布局。”对今后布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规划,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德平透露。

  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全力做大绿色发展资金池。“做强做优做大以绿色产业投资母基金为主体,以山东绿色发展基金、碳中和科技基金、新能源产业基金、环保产业基金等为支撑的绿色基金群,2024年力争主动管理规模突破350亿元,2025年力争突破400亿元,撬动各类资本600亿元以上。”郭晓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