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扎根基层一线担任人民调解员以来,兵团三师四十二团龙口镇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陆安飞用心用情为兵地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一起又一起纠纷不断得到化解,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陆”。
“职工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我的操心事。”从柴米油盐的烦琐小事,到基层一线的家长里短,这些都是陆安飞日常调解工作中的一部分。1月26日,记者跟随陆安飞的脚步,全天候体验他一天的调解工作。
早上9点40分,家住团部的陆安飞在驱车前往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古勒巴格村的路上,便接到群众的请求调解电话,一通电话便开启他忙碌的一天。
在村里的兵地融合“石榴籽”人民调解工作室,陆安飞遇到一个熟悉的老面孔——买买提吐孙·伊地力司,他是之前调解过的一起经济纠纷的当事人。由于朋友一直拖欠借款,买买提吐孙·伊地力司不得不再次向“老陆”求助。陆安飞当即与欠款人进行电话沟通,结合上次调解的具体情况,最终达成每月分期还款的共识,让买买提吐孙·伊地力司放下了内心的顾虑。
2022年,四十二团龙口镇在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古勒巴格村成立兵地融合“石榴籽”人民调解工作室,已有3年工作经验的陆安飞成为工作室的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为了做好调解工作,陆安飞努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研究相关案例;面对陌生的领域,他耐心翻阅相关法律条文,并悉心向调解能手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目前,陆安飞主要负责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古勒巴格村、铁热木镇和团镇六连的调解工作。对待每一起矛盾纠纷,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招。如今,兵地群众只要遇到麻烦事,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自2019年从事人民调解员工作至今,经陆安飞调解的纠纷已经超过500起。
一支笔、一个蓝色文件夹、一叠厚厚的调解协议书,成为陆安飞日常工作的标配。在调解工作中,回访各族职工群众也成为他提升调解能力的一种方式,也便于他了解纠纷解决的最新进展。
陆安飞感慨道:“基层调解没有捷径,搬个板凳挨着群众坐下,不仅要讲道理,更要讲感情。”
当天上午,陆安飞到团镇六连王建辉家中回访,两人坐在一起聊家常,就像多年不见的好友。记者询问得知,2023年年底,王建辉购买了一批“三无”滴灌带,自家的80亩棉花“干播湿出”后不出苗,这才发现部分管子存在不滴水现象。农时不等人,王建辉心里焦急万分,当即联系商家想要更换滴灌带,却被商家以“售出无法更换”为由拒绝。申请人民调解后,陆安飞就把双方叫到调解室,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促成双方和解。提起这件事,王建辉激动地说:“多亏陆大哥帮忙调解,要不是他,我的棉花就要减产亏损了。”
“基层矛盾调解是手段,防范才是关键,光自己懂法不行,职工群众法治观念淡薄是矛盾出现和出现后调解不了的根本所在。”这是陆安飞多年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于是,在实践中他一面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一面将职工群众的普法教育抓在手上,用身边的案例教育引导身边的职工群众。
这几年,陆安飞走遍了兵地连队和周边乡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用“土办法”对症下药,让“疑难杂症”“药到病除”,与各族职工群众相处成朋友,做好他们贴心的“解铃人”。
陆安飞时常告诫自己,遇事千万不能躲,如果早介入、再介入调解一下,就会解决问题。“连队千家万户,问题层出不穷,鸡毛蒜皮也是大事,小矛盾会积累成大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只当‘灭火器’,我们要当‘防疫员’。”陆安飞经常和同事们这样说。